“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不少人的养生习惯。据央视财经报道,部分看起来鲜亮的枸杞,却是“硫超标”的“毒枸杞”。青海格尔木市以及甘肃靖远县都有商户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艳”,甚至给枸杞“熏硫磺”。有些商户为了节省成本,直接选用工业硫磺。央视记者检测了靖远县的枸杞样本,发现二氧化硫全都超标。
工业硫磺是一种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化工产品,含有大量的砷,对人体危害甚大,国家标准早就明确规定工业硫磺不得用于食品加工。消费者选用“药食同源”的枸杞就是因为它有滋补肝肾等养生功效,被硫磺熏制过的“毒枸杞”非但不养生,反而伤害人体健康,“养生果”成了“伤身汤”。
硫磺一熏,枸杞是红了,人心却黑了。熏了硫磺的枸杞有毒性,商户无不是心知肚明。有的商户直言,硫磺熏的枸杞不容易生虫,“你想虫都不生能好吗?”虫子都不吃,敢给人吃,熏硫磺的商户心里哪还有一点食品安全底线?用廉价的工业硫磺,把劣质枸杞熏好看点,无非是卖个高价。价格是上去了,拿着用别人健康换来的钱,良心何安?
格尔木市、靖远等地是枸杞的知名产区。2019年,格尔木市所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台施行了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为的是打造更好的枸杞品牌。甘肃也是多年多次出台培育地方枸杞种植加工产业的文件法规。消费者正是基于对当地枸杞品质的信任,才愿意选购。硫磺熏枸杞,怎么对得起消费者的信任,怎么配得上知名产区的声誉?部分商户为了一己私利利益对枸杞下黑料,不仅是自断营生,也在砸当地农民增收的锅;既给枸杞品牌抹黑,也有损枸杞产业的名声。
值得注意的是,有商户表示,一开始自己没放“添加剂”,“第二年不管了,人家都放,我还不放吗?”看来商户给枸杞“上色”不是一年两年。当地对枸杞加工明明有规定,比如按照《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生产、加工枸杞及其产品过程中,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对于熏了多年的“毒枸杞”,监管部门是没有发现,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工业硫磺这样的危险化学品,购买、销售、运输、使用和储存都应该受到严格的监管,为什么商户想买就能买到?“禁止”二字不只在文件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发现“毒枸杞”,更要有严格的惩罚措施。不拿别人的健康当回事,这样的为商之道行不通;商户心存畏惧,才可能收回投硫磺的“黑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容不得一丝苟且。9月2日,甘肃靖远通报“枸杞生产加工有违规违法问题”,表示成立调查组,彻查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专项排查。“毒枸杞”当彻查,各地都应该查一查有多少“工业硫磺”在食品领域逍遥法外。监管的步子走在前头,才能让“毒枸杞”等不敢冒头、不能冒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悦
流程编辑:U022
网友看法
1、网友彳余:前段时间油的事风头过去了,大家可能又吃上原来的配方。
2、网友头条九成是小学学历:说得比唱的还好听[奸笑][皱眉][恐惧][吐血][吐]
3、网友爱生活的橘子先生:钱没了可以再赚,良心没了就可以赚更多的钱。这话没毛病的。
4、网友wizg1949:[比心]煤拉油都没事,小小硫磺拿扭。
5、网友陕南忆城:还有硫磺姜,八角,一次接一次又没谁倒霉
6、网友聪慧溪流LU:看谁以后还敢吃枸杞,枸杞和牛奶、白酒、酸菜不一样,不吃好像也没啥关系。
7、网友父女佛系关注: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要严打,这样才能在国际上重新定义中国是一个放心的国家,大家都可以来逛逛。它关乎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良商家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企业也需自觉承担责任,共同守护食品安全防线,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提供保障。
8、网友晋城热文:[捂脸][捂脸][捂脸]监管不力!应该严查严惩那些当地官员!
9、网友国格当立信立正立法:应彻查监管层。
10、网友时髦青山xq:枸杞可吃可不吃,为了身体健康,人们为何多此一举,枸杞凉凉。
11、网友烘焙供销社:说最狠的话,来最轻的处罚,这个很牛逼
12、网友用户6196482661836邵:叫他们牢底坐穿,图财害命,亳无人性。
13、网友深情不及久伴:放屁
本财经资讯由赛界财经网发布,版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赛界财经网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