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伏只有30天

来源:微博抖音 时间:2025-07-05 20:34 阅读

据赛界财经网小编发现到,关于今年,三伏,只有,30天,夏至,已过,随着,暑气,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今年,三伏,只有,30天,夏至,已过,随着,暑气,

夏至已过,随着暑气渐长,三伏天时间表也新鲜出炉。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最重的时节,也是调理体质的黄金窗口。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将打破近十年“40天长三伏”的惯例,成为近年来“最短”的三伏天。

今年三伏为何是30天?

2025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初伏:2025年7月20日~7月29日(10天);

中伏:2025年7月30日~8月8日(10天);

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10天);

三伏天的推算,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作为初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

而初伏与末伏之间,便是中伏。

由于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这使得初伏和末伏的时长固定为10天,中伏则可能是10天或20天,从而导致三伏天的总时长在30天到40天之间波动。

具体到2025年,夏至是6月21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是6月30日(庚午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10日(庚辰日),第三个庚日,也就是入伏的日子,是7月20日(庚寅日)。7月20日为近十年最晚入伏日。

所以,2025年的初伏从7月20日开始,至7月29日结束。

中伏从初伏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7月30日(庚子日)起,到8月8日结束,共10天。

立秋在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9日(庚戌日),末伏便从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18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格局。

由此可见,2025年的三伏天属于 “短三伏”,共计30天。虽说时长较 “长三伏” 少了10天,但炎炎烈日下,暑热的威力可一点也不会打折。

三伏天的由来与传统

三伏天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 676 年)初伏。”

唐人张守节注释道:“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从这可以看出,“伏” 字有着躲避、潜藏的含义,意味着人们要在酷热的暑天里,寻找荫蔽之所,减少户外活动,以躲避暑气的侵袭。

在传统观念里,三伏天不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认为,“伏” 代表着阴气受阳气所迫,暂时潜藏于地下。这种阴阳交替的理念,与五行学说相互呼应。

一年被划分为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从秋到冬,遵循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的自然循环规律;而从夏到秋,由于火克金,金气无法顺利出头,只能潜伏一段时间,这便是 “伏” 的本意。

入伏前做好这些准备

饮食

伏天气候炎热,饮食应以“多酸多甘、补气去火”为原则,可选用一些消暑粥来滋补身体,补气清暑、调理脾胃。如薏米赤小豆粥、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荷叶绿豆粥。药粥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最适宜。

还可多吃具有去火作用的新鲜蔬果,如苦瓜、西红柿等,慎食辛辣刺激、肥甘油腻食物,少喝冷饮。

夏季要注意补水,不能等到感觉口渴之后才喝水。

运动

活动强度要适量,锻炼以散步、做操等轻度运动为宜,时间不超过1小时。

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

避免在运动后大量饮水和饮用冰水,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梗。

注意冷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诱发感冒。

情绪

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生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防止“情绪中暑”危害身心健康。

在夏季的中午可以进行短时间的午睡或打坐、静坐、闭目养神等。

穴位按摩也可平心静气。

做法:在天气炎热、心情烦躁甚至心率紊乱的时候,可以通过揉按劳宫穴和内关穴以达到清心安神、养心安神的作用。

起居

夏天昼长夜短,所以在生活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晚上在11点之前要进入睡眠状态,不要熬夜,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

夏季失眠者,可以练习“呵”字功。

做法:

1. 开始练习时,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

2. 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3. 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

4. 全身放松,两眼微开,平视前方。

5. 练功时用鼻自然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收腹、提肛,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

6. 足趾轻微点地,轻轻发出“呵”声。

伏天养生小技巧

养心护心

“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伏天养心显得尤其重要,尤其对于本身有心脏病的患者。

适当进食红色食物如红枣、红豆、樱桃等,可养心、温阳、助眠。

清热除湿

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很容易被湿邪侵袭。平时可以多按摩足三里、承山穴,还可以选择背部拔罐及背脊两侧刮痧,都可以起到祛除湿邪、调和营卫之功效。

夏季泡脚也可以清热除湿。

做法:

睡前用热水泡脚,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等作用,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对于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

你那里的天气有多热?

你对三伏天还有哪些了解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分享吧

来源:大象新闻、中华文化促进会家族文化委员会、中国中医、国学生活、视觉中国

网友看法

1、网友天高云淡030508:想想几十年前的农村孩子,暑假就是没完没了的干活,记得当时刚刚高考完,身心疲惫到极点,就休息了2天,就被赶去双抢,高温酷暑,简直生不如死,每次想起,就热泪盈眶。

2、网友睿智自由的清泉Wz:高科技突破一下把夏天的热能收集用于冬天取暖,将是人类的重大贡献。

3、网友进步阿尔文8t9:什么是“秋包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第三伏,所以每年都是“秋包伏”了!?

4、网友曹玄真道缘:高科技,实际上是经济的产物,例如空调,它可以给人带来凉爽的快感,但同时违反了夏天排汗除湿毒的自然规律,以至于导致空调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假如,春天不让开花,夏天不让出汗,冬天不让寒冷,那么秋天绝对没有收获,人也一样,

5、网友吉工VIP:全球气候变化很大,老黄历快用不上了。安徽六安近几天接近40°C,比伏天还热

6、网友妥善安置:我咋感觉现在就入伏了[泪奔]

7、网友江湖白小丁:河北降雨提前,现在跟三伏天没什么区别,所以一天没少,反而多了

8、网友上善若水欢乐人生:不要光说热,身上的湿毒全靠伏天排出来,老天爷给你安排的节气是有道理的[祈祷]

9、网友风趣风声PY:不要认为入伏才热,现在离入伏还有半月就已经连续几天38高温了,还说什么最短伏天,伏天的长短虽说是节气决定,但气温的高低可不是人类能控制的。

10、网友5110C淡薄云天:全国都已经提前半个月进入“大伏”天。我们下乡当知青那会儿,只知道每年7月20左右三伏天到了,随至大热天也来了,一年中最艰苦的“双抢”也开始了。

11、网友哈哈呵呵嚯嚯en:现在的夏天最难熬的是北方人,他们的基因要通过漫长时间来重新调整,我们南方人无所谓,抗热体质杠杠的。

12、网友不念过往,不畏将来na:一年四季,自然更替,这是自然规律,俗话说热要热到,冷要冷到,这才正常,人们不要为天气而焦虑,正确对待,保持平和心态,心静则不热。

13、网友丁小疯:今年特别热,不正常[石化][石化][石化]

14、网友easy语文课堂:来我们哈尔滨避暑吧!现在超级凉快,一点也不热,也不闷,从7月5日开始非常舒服。今天还下了雨,空气也好,室外感觉26.7℃这样

15、网友幸福温暖如初:连续的高温天气,许多农村人还没有重视起来,昨天我们临村一个人,外出打工给种地大户浇玉米,大中午顶着三十八九度的高温,结果把自己活活的热死了。

16、网友赞颂传扬正能量:在三伏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水分补充           ○ 高温天气下,及时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淡盐水。      ○ 每天饮水量建议为2000~2500毫升,睡前和起床后各喝一杯水,帮助降低血液黏稠度。 2. 适度运动           ○ 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建议在早8点前或晚上日落后进行适量运动。      ○ 剧烈运动后忌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3. 充足休息           ○ 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并适当增加午休时间,建议午休不超过一个小时。 4. 避免冷水澡           ○ 不要用冷水快速洗澡,以免导致血管收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5. 合理使用空调           ○ 空调温度宜在26℃左右,室内外温差保持在7℃以内。每2-3小时应开窗通风。 6. 饮食调节           ○ 夏季宜清淡饮食,增加瓜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 7. 情绪管理           ○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过激,调节情绪可通过冥想、太极等方式。 8. 遵医嘱调整药物           ○ 高血压患者需密切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17、网友侍魂鸟:感觉今年7月1号就入伏天了,热得比往年还要热!难道是碰到了万年一遇的四伏天????

18、网友WXTmK:入伏不入伏有什么区别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达到40度了,

19、网友阿尔尼娜:虽然今年伏天少十天,但感觉提前进伏了,炎热,闷热齐上阵,一点不输伏天的热度[大笑][大笑]

20、网友坦荡的海浪u:现在谚语已经不准了,不要等到7月20号入伏 ,天气已经热的受不了,不是伏天胜似伏天,真不敢想,7月20号入伏以后这个天不热到爆炸才怪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iqiangba.com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