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喊话迟蓬:生万物大脚娘太精彩

来源:微博抖音 时间:2025-08-25 20:31 阅读

据赛界财经网小编发现到,关于大脚,万物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

大脚,万物

最近大家都在追《生万物》,这戏里因为有迟蓬,我追得最早。

导演刘家成慧眼识人啊,用了迟蓬演大脚娘。不少观众评论说:“迟蓬的演技天花板级炸裂!”我心想,哈哈,老迟可不只这一个角色炸裂,她炸裂的角色太多了!

电视剧《生万物》剧照

迟蓬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演员,当年杜源说过一句话:“迟蓬是我的职业偶像,她是把中国妈妈演得最好的女演员。”杜源这个人,我太了解他了,我俩一起演过两部戏的男女主角。杜源也是那种有着炸裂演技却不张扬的演员,他嘴里要是能说谁好,那就是真的好。

迟蓬的表演都是不按常规出牌的,她总能给观众意料之外的惊喜,即便演配角,也挡不住她的光芒。

有一年金鸡奖评选,我是评委之一。那一届金鸡奖,迟蓬因为出演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获得了最佳女配角提名。抛开个人情感,我是真觉得迟蓬的表演应该获奖。她的表演准确,准确到多一点儿你会觉得过了,少一点儿你会觉得不够。这种分寸感如果能把握好,表演就是很高级的。

迟蓬演戏不仅仅是努力,也不仅仅是依靠悟性,更多的是她对人性本真的理解,她心里的角色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只有人、人物、人物关系,这一直是她的创作法宝。

评审会上,我极力为迟蓬争取,说实话这真与感情无关,完全是对迟蓬的表演做专业的阐述。最后她还是落选了,我很沮丧。

那天的颁奖晚会,我和富大龙一起开奖。上台第一眼我就看见了坐在第一排最边上的迟蓬。迟蓬啊,你又把我惊着了!一件普通的毛衣、一条舒适的裙子,还有那双她穿了无数次的黄胶鞋,她非常自信地和前排身着晚礼服的女明星们坐在一起。

我太了解迟蓬了,这就是她。不管什么场合,她永远做自己,她那么坦然地像个旁观者一样“混”在前排熠熠星光之中。

“你要是早告诉我你穿成这样,我也该换掉我那身装模作样的礼服,和你一样穿份儿自在!”我问自己,你能像迟蓬那样内在自信、外在平和吗?我知道我不能,我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迟蓬的勇敢远超于我。

那天我在台上很激动,把该说不该说的都乱说了一通,整篇都是向没有获奖的提名演员致敬——他们的努力应该被看见。用迟蓬的话说:“倪儿老毛病又犯了!”

和同班同学迟蓬、牟卫红、赵娟娟

我和迟蓬的故事得从几十年前说起……

我俩同年出生,我比她大几个月。一进山艺,我们就分在了一个宿舍。

我们宿舍三个女孩儿,迟蓬、我、徐映红,我们称呼彼此迟儿、倪儿、徐儿。就这么相互叫着,在一起住了好几年。

我们宿舍在山东省话剧院的一个筒子楼里,朝南的房间,窗户很大。每天晚上,我们三个不是你挤在我床上,就是我挤在她床上,反正总有两个要挤在一块儿睡。后来迟儿想了一个办法,干脆把三张床撤掉一张,另外两张床并在一起,三个人睡“大通铺”。

那时候的床其实就是个硬板儿,上面铺着很薄的褥子。最可笑的是一个床高一点,一个床低一点,拼上以后中间那条缝躺上去硌得慌。

就为了能睡上这个硌的地方,迟儿有时候吃完饭就拿着书本上床了。在床上看书、写作业,就怕我和徐儿抢了缝儿。我和徐儿只好提议一人睡床缝儿一个月,迟儿开始不同意,经过我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达成了共识。习惯了就会觉得,睡缝儿也挺舒服的,哈哈。

我们宿舍里经常出现的情景是倒立。迟儿没事的时候一定是双脚朝上头朝下靠墙倒立着的,她说这样脑子清醒,血回流快,能变聪明。我跟徐儿试了好多次,实在是被两个人搬着腿也上不了墙。后来迟儿给我们想了个办法,她说:“你俩躺床上,把脑袋耷拉在外面,这样也起作用。

于是,迟儿靠墙倒立着,我和徐儿的脑袋在床外面耷拉着。我们有时候大声地念书,有时候安静地听广播,迟儿说这样不浪费时间。那段日子真是快乐啊!

剧作家翟建平老师是我们的院长,他是王玉梅老师的爱人。翟院长给我们上课时说:“演员的表演,功夫在诗外。诗外是哪儿?就是要多读书。”他说,你学会了表演,仅仅是掌握了一个技术,内心丰盈才能让你的角色与众不同。“你们现在都是好照镜子、爱漂亮的年龄,等你们以后岁数大了就会知道,真正漂亮的那个人一定是读书最多的那个人。”

我们三个回到宿舍就发誓:咱们一定要成为读书最多、最漂亮的人。

那个年代,相对于我们每个月26块钱的工资来说,书是很贵的,要买书只能从饭费里抠钱。我们三个决定每天上食堂不买菜了,只买几个馒头。但是菜怎么解决呢?也是迟儿想出了办法。

我们每天在菜市场快要收摊的时候去买一捆菠菜。

洗菠菜的地方,其实就是大家每天洗漱的水房,一个一个水泥池子挨着的那种。每次洗菠菜我们三个都得一块儿,一人拿着菠菜,一人洗,另一人端着盆儿。

宿舍二楼有个大锅炉。洗好菠菜,我们就快速端过去,用锅炉里滚开的水一烫,再快速端回洗漱水房,用凉水冲一下,再拧干。我们连刀都不用,徐儿说迟儿的手像把钳子,每捆菠菜都是她用手咔咔几下就撕吧开的。

拿回宿舍,用辣椒油、酱油、醋、味精拌上,那味道……我至今再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拌菠菜。

我们从春天一直吃到夏天,菠菜的梗儿都快长到比我们小腿肚子高了,我们还在吃。有一天,徐儿说:“你们照照镜子吧,咱三个的脸现在都变成绿色了!”迟儿说:“没事儿,没事儿,来,继续倒立,我们脸色很快就红润回来了!”

吃菠菜让我们省出了很多买书的钱。

和同班同学迟蓬、徐少华、张山、赵娜等

我们班那时候看书“比赛”疯狂到什么程度?迟蓬经常扮演密探,每个宿舍打听。

“隔壁赵娟娟和孙翠萍已经开始读《简爱》了!”

“徐少华和张山买了《安娜.卡列尼娜》!”

“人家牟卫红都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了!”

也是赶上了图书市场开放的年代,我们就这么相互比拼着读了好多名著。

迟儿用破纸箱搭了个书架。这个书架很脆弱,放不匀它会歪,放多了它会倒,我们就弄些树棍子支撑着它。书架很破,但那是我们屋里最宝贝的东西。

省下的钱都买了书,我们三个经常会喊饿,常说的话是:我妈做的茄盒多么好吃,我姥姥包的包子多么香……徐儿的家就在济南,她经常周末领我们回家吃一顿解馋。

她家住在千佛山那儿,离我们剧院特别远,真是吃肥了走瘦了。去得走一个钟头,回来还得走一个钟头,可我们三个谁都说不累。迟儿说:“只要能上你们家吃饭,每天走两个钟头都行!”

那时候的我们真年轻啊,如饥似渴地学习,也时不常地闯祸。

话剧《基督山恩仇记》剧照

剧院排《基督山恩仇记》(根据《基督山伯爵》改编),王玉梅老师演女主角梅瑟苔丝,我们都在里面跑群众。梅瑟苔丝有一双特别漂亮的白色高跟儿鞋,还是系带儿的,我们特别羡慕,做梦都想什么时候能穿在自己脚上啊!

有一天,在侧幕条候场,我突然看见迟蓬脚上穿着王玉梅老师那双白色的高跟儿鞋,我吓了一跳。果然,第二天团里开大会批评了迟蓬,问她作为群众演员为什么把女主角的鞋穿上了台?这不仅导致女主角下场找不着鞋,还和她角色身份不符。

迟蓬说因为她从来没穿过这么好看的鞋,想着上去穿一会儿就下来。“没想到王老师比我早下场,换装时找不着鞋,我这事就败露了。”

后来我和徐儿也偷偷去试了那双白色高跟鞋,我俩的脚根本挤不进去,可迟儿脚比我俩脚还大啊!我们问她是怎么穿上台的,

她反问我们:“没看见我在台上两个脚来回换吗?挤得我啊!我一瘸一拐下台的!”

我告诉迟儿,那天我在后台听见服装老师大声用山普喊:“迟蓬她演一个佣人,怎么能穿梅瑟苔丝的鞋上台!”迟儿无数次地让我用山普(山东普通话)重复这句话,我模仿多少次,我们三个就笑多少次,笑得直不起腰。也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次开始,山普就在我心里扎根了,至今还在发芽,我的普通话总是带着点儿山东味儿。

迟儿很有创作能力,每天给自己的角色设计各种造型,有时候嘴唇化得特别厚,上嘴唇快和鼻子连上了,下嘴唇也快贴到下巴尖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这不是创作角色嘛,我设计了十几个造型。你们没听出来吗?薄嘴唇和厚嘴唇我说话声音不一样,我的台词和我的妆都是匹配的!”

“你全剧就两句话,加起来不到十个字!”

那时候我和徐儿都说将来迟儿肯定是个喜剧明星。“迟儿你要是早点儿出生,弄不好是卓别林的姐姐!”她说:“妹妹也可以!”哈哈,那几天我们都叫她“卓儿”。

有一次我们到青岛演出,住在八大关。那是个别墅区,特别漂亮,也特别贵。我们沈书记警告年轻演员:“除了演出没办法,其他时间尽量不要出屋。房费这么贵,出去玩可惜了!”哈哈,那时候的人就是这么质朴。

我和迟儿不管,我俩经常溜出去。有一天我们去看了电影《小花》,回来路上迟儿突然跟我说:“倪儿,我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想让你以后成为刘晓庆,我成为陈冲!”

“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呢?他们是拍电影,我们是演话剧。拍电影不是你多么努力就能办到的,你要有机会啊!”

“肯定努力就有机会!”

那晚,满天星星异常闪亮,我俩确定都看见了。

第二天起来,我的天哪,迟儿竟然扎了两个直愣愣的小辫儿——陈冲同款,她还逼着我去把头发剪成刘晓庆同款。

就在我还犹豫剪不剪短发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郝光导演来我们剧院了,他是拍过电影《秘密图纸》、《南海长城》的著名导演。

郝光导演来我们团是为电影《女兵》选演员的,他在我们班选中了我和迟蓬,但最终还要在我们俩中选定一个。

回到宿舍,徐儿说:“哎呀,要把你们俩都选上就好了!”迟儿说:“倪儿没事儿,如果选上你的话,我不会哭,不会难过的,我只会替你高兴!以后你有了机会再推荐我!”我更是激动地回答:“没事儿迟儿,如果选上你,我也不会难过的,我会热烈地祝贺你!以后你有机会也会推荐我的。”

那天晚上,我们三个又哭又笑地聊了一宿,全是对未来的美好畅想。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迟儿红着眼圈回来跟我说:“我对不起你,倪儿。”我问,“怎么了,你哭什么?”她说:“决定让我去了,选定我了。”

“你怎么知道的呢?”我脱口而出。

“我去问郝光导演了,我问他是不是选定了我,他嗯嗯地点头。”

我一边笑着说太好了,太好了,一边眼泪不由自主地咕噜咕噜往下滚。为自己落选难过,也为迟蓬被选中高兴,这是特别真实的悲喜。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但那个时代的我们就是这么单纯。

第二天上午,翟院长通知我收拾行李,准备跟郝光导演他们一起出发去文登拍《女兵》。

我当时懵了,不是选定迟蓬了吗?难道我们俩一块儿去?

“迟蓬跟我一起吗?”我问院长。

“女主角只有一个,怎么可能一起呢?选的是你。”

从院长办公室出来,我没敢回宿舍。我从前院儿转到后院儿,又从后院儿转到前院儿,一边转一边想一边抹泪。又是那种特别真实的悲喜,这次是反过来了。

回去怎么跟迟儿说啊?!

徐儿出来找我,“你怎么还不回去吃饭?”

我跟徐儿说了,徐儿也哭了。

“你怎么也哭啊?”

“我为你高兴啊,又为迟儿难过。我舍不得你落选,也舍不得她落选。”

我们俩又转了好几圈儿,一边转一边哭。

回到宿舍,迟儿还在等我们,没吃饭。

“你俩干嘛去了?怎么眼睛都哭红了?出什么事了?”

“迟儿,这回是我对不起你了!翟团长通知我收拾行李,明天跟摄制组去文登拍《女兵》。”没说完我就又哭了出来。

迟儿愣了半天,我们宿舍的空气像是凝滞了。

突然,迟儿抱着我说:“选上你了,太好了,太好了,祝贺你,祝贺你,祝贺你……我不会难过的,我为你高兴……”也是没说完眼泪就滚了出来。多么真实啊,昨天我也是这样。

过了很久我们才知道,之所以出现那样的误会,是因为郝光导演有帕金森病,迟儿问“是不是选中我了”的时候,正好赶上郝光导演无意识点头,郝光导演还没来得及回答,迟儿已经激动地跑走了。

那天中午我们三个都没吃饭,她俩帮着我一块儿收拾了行李。迟儿拿出一个笔记本送给我,徐儿也给了我一个杯子。我满心都堵着歉意和内疚,真是对不起迟儿啊。

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像所有的表达方式只剩下哭了。十八九岁的我们,内心很难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欢喜和悲伤。

一起哭了好一会儿,迟儿说:“咱别哭了,来,倒杯水,干杯!”

干完杯又开始哭……

我也想找礼物送给她们。翻来翻去,只有一个已经写过两页纸的笔记本和一个放钥匙的绣花小盒子是我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撕下写过的那两页,我把笔记本送给了迟儿;倒出盒里的钥匙,我又把小盒子送给了徐儿。

我从“书架”上拿了两本书,说:“我剩下的那些书都送给你俩,以后我拍电影挣钱了还可以买很多书,而且我也会给你们俩买!”

晚上我们三个又吃了一顿菠菜。

睡觉前,迟儿突然爬起来跟我说:“倪儿,你这满脸毛上镜头肯定不好看,来,我给你绞绞脸!”

“啊?怎么绞啊?”

迟儿拿出一根线,一头用牙咬着,一头拉在手里,中间那截在我脸上来回绞,疼得我不断地喊,“我不弄了!我不弄了!”

“你再咬咬牙!”

终于咬牙忍到脸上汗毛被绞光,迟儿看着满脸通红的我,高兴地说:“太好了倪儿,这样你上镜头肯定好看!”

感谢迟儿!到摄制组以后,我的脸真的是白里透红,像刚摘的苹果一样光亮。

电影《女兵》剧照

在文登拍《女兵》期间,我也一直想着迟儿的事儿。我向副导演韦廉(后来执导了《大决战》、《太行山上》)打听“有没有角色合适我们剧院的迟蓬”。韦廉导演说:“你自己现在戏都还没有演好,别想东想西的!”我又找了住同一宿舍的场记胡玫(后来执导了《雍正王朝》、《乔家大院》),向她推荐迟蓬,她也没怎么搭理我,哈哈。

终于戏拍完了,后期配音的时候我们住进了八一厂招待所,我上蹿下跳地满厂子打听八一厂哪个戏正在找女演员。

听说有个叫王少岩的女导演在筹备电影《红线》,我直愣愣地去找到人家,进门就说我们剧院有个女孩儿肯定合适您这个电影。我一口气没喘地把迟蓬长什么样、性格什么样、品格什么样都说了,王导愣是没插进一句话,但是她竟然被我说动了!

“那你马上让她来试试镜怎么样?”我听后扭头就跑,都没来得及说声谢谢,我要赶紧去给迟蓬拍个电报。

那时八一厂招待所后面是一片农田,招待所阿姨是剪辑师翟茹的妈妈,她爸爸翟春华也是《女兵》里的演员,所以我们就算是熟人了。阿姨告诉我从后门出去,穿过田野一直向北走,走到长安街后再往东拐,过了西单就到电报大楼了。

“速来八一厂,有戏等你,快快快!”

我一刻不敢耽搁地跑着去给迟儿拍了电报,出来才发现脚上都磨出血泡破了皮。别看我是一瘸一拐回到八一厂的,这一路我可太高兴了!

迟儿也真有本事,接到电报当晚就上了火车,第二天我们就在八一厂见面了。

王少岩导演一眼就看中了迟儿,当场就决定用她。就这样,迟蓬演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红线》。

这以后,迟蓬在演员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挂了。1984年,她因为出演蔡晓晴导演的《红叶,在山那边》拿下了第四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和她一起拿奖的是在《高山下的花环》里演梁三喜妈妈的王玉梅老师!王老师当年可是天花板级别的演员啊,我们那时候都还在地板上。能和王老师并列拿奖,迟儿得多棒啊,我和徐儿别提多为她骄傲了!而我,才终于在1988年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第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最佳女配角,比迟儿晚了四年。

迟蓬这样一个好演员,兢兢业业地演了一辈子戏,却没有大红大紫,出名也从来不是她的目标。她为人谦和,但她骨子里却是个浪漫且孤傲的人,可能受她妈妈的影响。

迟蓬的妈妈非常文艺,业余时间写了很多诗。迟蓬每次回家,除了给我们带一瓶她妈妈做的加了肉沫的辣酱外,一定还带几首她妈妈写的诗。迟蓬也爱写诗,每次写了诗都让我用山普朗诵, 每次我们都笑作一团。

迟蓬也很会穿衣服,她每件衣服上都有一朵她妈妈绣的梅花,因为她的小名叫阿梅。我们铺床的单子破了洞,她妈妈也一定绣朵花帮我们补上。在那个年代,迟蓬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

迟蓬的手也非常巧。那时候我们都还不知道穿什么衣服、怎么穿的时候,她就会自己做衣服,还经常帮我们把衣服肥大的腰身改小。我们所有的衣服都拿给她加工,恨不得连大衣都让她收个小腰。迟蓬说:“你们别傻了,大衣本来就该这样,小腰不好看!”她绝对不能容许我们乱来,这违背她的审美。事实证明,迟蓬是对的。

我们三个经常在宿舍开讨论会,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学习、渴望进步的氛围很浓烈。她俩批评我太冲,说话做事经常不过脑子,容易伤人。我自己真的也一辈子都在改这个毛病,但一辈子改得也不怎么样。我至今都记得迟儿、徐儿嘱咐我的话:走向社会就没人惯着你了。哈哈,我们三个一直互相惯着、爱着、包容着。

迟儿和徐儿给了我很多的温暖,她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了我很好的影响。后来尽管我们各奔东西,但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要成为徐儿爱读书、不张扬的样子,想要成为迟儿不世俗、内心高贵的样子。

那年拍电视剧《美丽的事》,我向杨亚洲推荐了迟蓬,杨亚洲给她安排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一见面迟蓬就说:“完了倪儿,这个角色我肯定演不好!”

“为什么?!”

“演你的情敌啊!我怎么可能恨得起来?肯定演不好!”

结果我们真正拍摄的时候,导演一喊停,我就悄悄掐着迟蓬的胳膊跟她说:“你还演不好?我从你眼睛里都看见牙齿了,你要咬死我呀!你演得可太好了!”

迟蓬就是这样一个好演员,演起戏来走火入魔一般,对手给她一点儿戏,她就能给你往上翻好几番。

我喜欢她这种走火入魔的表演。

后来迟蓬又演了杨亚洲的另一部戏《幸福里的故事》,她演女主角的妈妈。这个角色如果让我演,我连她的一半都演不出来。迟蓬把一个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演得既让人心疼又招人烦,这个度太难把握了,她却拿捏得刚刚好。

在青岛拍《美丽的事》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卖出口转内销花边儿的店,离我们拍摄地很近。我领着迟蓬去看,她一下子就疯狂地爱上了花边儿。拍戏间隙找不着迟蓬的时候,她一定是在买花边儿,“边儿王”、“边儿霸”、“花迟儿”的称呼就这样在剧组里叫开了。听说英达、周晓斌在迟蓬的撺掇下也买了不少,哈哈,真是驴粪蛋儿在摄制组也能卖个好价钱。

后来我和迟蓬又去买了一堆出口转内销的草编包,迟蓬说:“咱俩背这包太洋气、太高级了!”我说:“对,洋气得像李村赶集的两个老大妈!”迟蓬跺着脚笑了一路。

花边儿

离开青岛的时候,我俩一人一大包花边儿,包沉得都拎不动。迟蓬说:“你看我就这一包吧?另外七八包早都寄回北京了!”

回到北京,迟蓬把他们家的窗帘、床罩、沙发垫、被套、床单全都缝上了花边儿,她说把家里打扮得像童话世界。我说,你女儿在里面就是公主。

“哎,你的花边儿都干嘛了?”她问我。

“还不知道用来干嘛呢!”

“等我哪天去你家,给你家窗帘全部缝上花边儿!”

等哪天,都等了十几年了……

我那些花边儿真正派上用场是因为我开始画画了。每次捆画都需要绳子,我就剪一段花边儿给它们系上。迟儿要是知道了,肯定会骂我败家,可在我心里这画比家里的窗帘重要多了。

离开剧院之后,我们三个就很少见面了,有一次实在是太想念彼此,我们约着一定要见一见。徐儿的丈夫开车把她送到北京,我们三个终于在三元桥后面的烤鸭店见上了。

迟儿家住得特别远,她的观念是与其在城里住小房子特别挤,不如上郊区宽宽敞敞地过。她也不爱与太多人来往,她不需要热闹,喜欢安静,特别怕在无用的事上浪费时间,我们三个好像都这样。年轻的时候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我很幸运生命中有迟儿和徐儿,这份友谊至今还滋养着我。

迟儿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审美,她基本不穿华丽的衣服,全是布的、麻的、自己做的,因为她喜欢。我其实很羡慕迟儿的生活方式,她是真正活出了自我——一个永远质朴、随性、美丽的迟儿。

那顿饭我们都没怎么吃,光顾着说话了,说的全是孩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迟儿结婚早,她的女儿最先出生,后来徐儿生了个儿子,我生孩子最晚。

迟儿说她生孩子那天,她爱人智磊在外地拍戏,她觉得家里窗帘太脏了,今天必须得洗,就踩着窗台上去把窗帘都拆下来,洗完再往上挂。她婆婆吓得快晕过去了,她说,“没事,我抓着窗框呢,窗框不掉我就掉不下来!”挂完窗帘她自己拿着包就去了医院,到医院就生了。等她公公婆婆赶到的时候,她都出产房了。

听得我跟徐儿倒吸凉气,埋怨她胆子太大了!可这就是迟儿,这太是她干的事了。

“迟儿你太棒了!”

我和徐儿又因为心疼迟儿哭了,不是年轻时你推我搡的哭,而是手握着手笑着哭。

这些年我除了拍戏和参加活动能碰见迟儿,平常我们都没什么来往。和徐儿见面的机会也很少,她离开剧院后去了山东电视台,后来还当了领导。徐儿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称号,我还是从新闻里看到的。我们三个虽然见得少,但相互的惦念一点不减,从十几岁到六十几岁,近五十年的友谊啊,这样的感情早就牢牢地铭刻在了心里。

一口气写了这么多,青春岁月潮水般往上涌,笔跟不上脑子。隔空喊话我们的迟儿:大脚娘太精彩了,我和徐儿向你祝贺!

迟儿,还记得你想让自己成为陈冲,想让我成为刘晓庆的那天吗?那晚的满天星星我俩真没白看吧?咱们三个虽然不是最亮的那三颗星星,但咱们一直在闪烁啊!

盼望着现在的老迟儿、老徐儿、老倪儿虽然脸上有了皱纹,但心里依然能幼稚地欢笑,和从前一样。

网友看法

1、网友我是大脸猫521:说真的,倪大姐的文笔真的不错,让人看的又哭又笑的,仿佛能看到她们三个就在你我身边一样,真实,鲜活![赞]不愧是写过书的人

2、网友朱却:眼含热泪看完长文,为你们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为你们三个纯真的友谊。 看过很多遍那个颁奖晚会的视频,这就是山东大嫚的个性。 特别喜欢迟蓬老师朴素的性格,大脚娘这个角色一定可以斩获奖项,观众的呼声太高了。

3、网友浪潮里勇立船头:看迟老师的演的角色,感觉都是本色出演一样,真正的好演员。再看倪萍老师的文章,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一起走过的日子,充满了真实,坦率和温馨。

4、网友殳无发:写得太生动了!再点评一句,迟蓬的演技可比陈冲好多了。

5、网友韵味古今:据说《生万物》杨幂片酬300万,我倒觉得这300万应该迟蓬拿。

6、网友上进灿烂阳光:迟蓬演大脚娘确实演得好,好得确实不像是演的,这就是传说中的把人物演活了[赞][赞]

7、网友似锦:你红的发紫的时候,她都没出来蹭蹭热度,说明这个人真不错,低调,踏踏实实的[赞][赞]

8、网友快乐的嘉航:倪萍老师的文字真好,像一壶温厚的老酒,醇香满溢又暖人心肠。她笔下的迟蓬,活脱脱就是“艺术家”该有的样子——不为浮名所累,专注戏里乾坤,活得真挚又清醒。那种“睡床缝儿、吃菠菜、抢书读”的青春,何尝不是一代人的缩影?物质虽匮乏,精神却丰盈。她们用纯粹的热爱互相滋养,成就了彼此职业生涯最坚实的底色。迟蓬的“不按常理出牌”,恰恰印证了真正的表演从来不是技术堆砌,而是对人性赤诚的洞察与共情。更动人的是她们之间半个世纪的友谊:竞而不妒,助而无求。倪萍为迟蓬争机会、迟蓬为倪萍绞脸送行——这些细节里藏着的真心,比如今任何“娱乐圈友情”都珍贵得多。她们用行动诠释了“顶峰相见”的真谛:不必同时闪耀,但彼此的光芒永远相互映照。如今六旬的她们,一个仍在角色里“炸裂”,一个在回忆里深情落笔。或许正如倪萍所说,她们不是最亮的星,但始终在自己的轨道上从容闪烁——这种生命状态,本身就是对“演员”二字最体面的诠释。[赞][微风]

9、网友Cindyshipping:老师写的太好了,我满脑子都是你俩的画面哈。看了好几遍您和富大龙颁奖的那段视频,你是打心眼儿替迟老师抱不平哈[比心]

10、网友沧海寻粟:倪萍真是多才多艺啊,所以不能叫艺人应该叫艺术家。脑子里又回忆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募捐大会上倪萍怒砸百万捐款的情景,后来才知道她家里孩子治病都到处借钱呢。

11、网友飞鸿踏雪泥SL:倪萍的文笔真不错,把过去的生活,友情,事业历程写的真真切切,让我们看到了三姐妹火热的青春和为实现理想做出的努力!更展现了迟蓬的人格魅丽和事业有成而低调朴实的生活态度,为姐仨儿的事业有成,纯洁友谊点赞!!!

12、网友优美面条rh:看了两遍,写得真是太棒太捧了!我以为对倪萍只是形象上的认识,这次通过这篇长文,让我真正认识了倪萍的优秀和文字写作水平。看来,优秀的人才之所以优秀,是在他们的思想宽度上、艺术表演上和文笔创作上都非同一般。向她们致敬!

13、网友VINNAIichyi:看完真的是泪流满面,太感动了,迟老师一直低调演戏,踏实做人,王老师翟院也会很欣慰的,真的好想念王老师!

14、网友小幸福20240429:太质朴感人的文章啦!倪萍老师的文笔,迟老师的演技,都是高高的水平!致敬青春!致敬友谊!

15、网友牛宝宝姥姥:倪萍真性情,文章写的真挚细腻!符合青岛人的质朴[赞]

16、网友缤纷雪碧Hm9:一字一句细细地看完这篇长文,深深感动于那真挚纯真的友谊,相互支持,苦乐与共。都是多么好的人啊!那个颁奖晚会我看了很多遍,特别赞佩倪萍老师的大胆评说,特别喜欢那些演戏特别好的老演员像迟蓬、陶泽如等

17、网友田间娟子:倪萍老师写的东西质朴接地气,感同身受您说的点点滴滴,我比你们小7.8岁。理解你们的友谊,感谢你们为全国人民带来的欢乐!我特别喜欢迟儿大脚娘,不是演的,就是生活中真真实实的一个大娘!

18、网友品图:迟蓬老师演的大脚娘确实好,活脱脱就是一个鲁西南山村老年妇女,淳朴、厚道、真实中透着一丝小心思,表情动作恰到好处,看不出一点演的痕迹,碾压那些所谓的大明星,这才观众是好演员。

19、网友蓝弟的美梦:终于等来了倪萍"蹭流量"的小作文《我的好朋友一迟蓬》,记得多年前看过一个电视剧《红叶,在山那边》,故事情节忘了,其他人物也忘了,只记住了迟蓬这个人,当时我就想这个女孩怎么演的这么好,虽然本人从不追星,但偶尔在荧幕上看到迟蓬也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神奇的是她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角色本身而非迟蓬。希望更多的制片和导演能发现这片煜煜闪光的宝藏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iqiangba.com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